首页
课程
题库
师资
下载
推介项目
遴选
专业师资 高分上岸
笔墨公文
AI写作 精品范文
海外留学求职服务
高端留学申请
职业导向型留学申请规划
海外求职规划
北美大厂一站式求职辅导
投资者关系
登录
判断推理中,如何在二选一中准确锁定正确答案?
判断推理中,如何在二选一中准确锁定正确答案?
公考笔试

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是国考近几年的四类必考题型,尽可能提高正确率和解题速度是取得高分的关键。在解题过程中,考生们常会遇到已经排除了两个选项,但在剩下的两个选项中纠结、不知如何选择的情况,对此我们梳理和总结了“如何在二选一中锁定正确答案”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遇到一道难以选择的题目,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考试中的解题时间有限,不管多么纠结都应该速战速决。在判断推理中,图形推理、定义判断和逻辑判断这三种题型平均每道题的解题时间应控制在60秒以内,类比推理平均每道题的解题时间应控制在30秒以内。考虑到整张试卷的题量非常大,因此我们在考试中要有整体思维,控制好解题的速度,切记不要在对个别题目或选项的纠结中浪费过多时间。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在二选一中锁定正确答案呢?不同题型的选择技巧虽然有所不同,但最重要的都是要结合题干、对比选项、择优而选。以下将针对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这四种题型,具体讲解在二选一时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快速锁定正确答案。


图形推理

图形推理中,在两个选项中纠结的原因大多是没有想到细化考点或没有想到与其他考点的复合考查,那做题时如何快速找到一开始忽略了的题干规律呢?核心思维就是要学会对比剩下的两个选项,通过选项间的差异来找全规律,快速选出答案。


一、对比选项差异

找出隐藏平移元素

图形推理

在国考平移规律题目中,近几年考查的难点是所给的平移元素较为隐蔽,只能通过比较明显的平移元素排除1-2个选项,对剩余选项比较纠结时,可能通过对比选项差异,找到隐藏的平移元素,再进一步观察题干,找到隐藏元素的平移规律进而确定答案。


例1

(2019国考)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题目分析】


题干每幅图都由一个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元素组成相同,优先考虑位置规律。观察发现,三角形与正方形的公共边,每次沿正方形的外框顺时针平移半条边,则?处图形中公共边应位于正方形上边框的右侧,排除C项和D项。比较A、B两项,最明显的区别是内部三角形顶点所处的位置不同,三角形顶点可能存在一定的位置规律。而继续观察题干图形发现,三角形在正方形内部的顶点也每次顺时针平移一个位置(如图),故?处应选择一个三角形顶点位于正方形内部左下角位置的图形,只有B符合。故正确答案为B。

例2

(2017国考)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题目分析】

题干中每幅图形均由1个黑圈、7个白圈和1个空白部分组成,元素组成相同,考虑位置关系。观察发现,黑圈都出现在外圈,因此考虑顺逆时针平移,黑圈在图形外圈每次逆时针移动两个单位,则“?”处黑圈应该出现在左上角,据此排除B、D两项。

对比剩余的A项和C项,发现两个选项只有空格所在的位置不同,因此再观察题干图形发现,每个图形都有一个空白部分且位置不同,观察空白部分的移动,空白部分每次在图形外圈顺时针移动一个单位,则“?”处空白部分应该出现在第三行第二列中,据此排除A选项。故正确答案为C。


二、对比选项差异,确定

细化考点或复合考查的考点

图形推理

图形特征明显,能够通过某个考点排除1-2个选项,但选不出唯一答案,此时通过对比剩余选项的差异,来确定可能存在的细化考点或和该考点复合的其他考点。


例1

(2019国考)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题目分析】



元素组成不同,优先考虑属性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均为轴对称图形,并且对称轴方向每次顺时针旋转45°,排除A项和C项。对比剩余的B项和D项发现,B项的对称轴没有和图形内部的线条重合,而D项的对称轴和图形内部的一个线条重合,可以考虑对称的细化考点,即对称轴和图形间的关系。而进一步观察题干图形发现,题干中图1、图3和图5的对称轴都与图形中的一条线重合,而图2和图4的对称轴没有与图形中的一条线重合,故“?”处应选择一个图形的对称轴不与图形中某一条线重合的,只有B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B。

例2

(2017国考)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题目分析】

元素组成不同,优先考虑属性规律。题干中每幅图形均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且上下两个部分组成的线条样式不同。第一个、第三个、第五个图形中均为曲线图形在上,直线图形在下;第二个、第四个图形中均为直线图形在上,曲线图形在下,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在上下两部分交叉出现。则?处所选图形应为直线图形在上,曲线图形在下,据此排除B、C选项。

比较A、D两项,最明显的区别在于A项有3个面,D项有2个面,观察发现题干中每幅图形均由3个面组成,据此排除D选项。故正确答案为A。


三、对比选项差异

快速排除错误选项

图形推理

对比选项差异思维,还可以用于对比四个选项,帮助我们快速识别出考点或排除部分错误选项,提高解题速度。


例1

(2019国考)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题目分析:

元素组成相似,且相同线条重复出现,优先考虑样式规律中的加减同异。观察所给的四个选项发现,B项和D项除了图形所处的位置不同,其他均相同,可能存在加减同异和位置规律的复合考查。

九宫格优先看横行,第一行中,图1和图2求异后再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得到图3;经验证,第二行也满足此规律;第三行应用此规律,故“?”处应选择一个图1和图2先求异再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图形。观察选项发现,逆时针旋转90°无答案,只有顺时针旋转90°得到D选项。故正确答案为D。

例2

(2020国考)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题目分析】

本题为九宫格题。元素组成相似,优先考虑样式规律。观察可知,题干图形均由黑点和白点构成,考虑黑白运算。根据第一行可知,运算规律为:黑+黑=白;黑+白=黑;白+黑=黑;白+白=黑,第二行验证符合此运算规律。

对比所给的四个选项,选项图形左上角圆圈的颜色不同,可以优先确定第三行左上角的运算规律,第三行左上角为白+白=黑,排除B、D两项;对比A、C两项右下角颜色不同,应为“黑+白=黑”,据此C项当选。故正确答案为C。


定义判断

定义判断的大纲要求我们根据题干信息选出最符合或最不符合的选项,所以当遇到有些题目的选项信息与题干并不能完全匹配,无法快速确定唯一正确答案时,就需要我们在选项之间作比较,选择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此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一、必然符合优于可能符合

定义判断

当选项中出现没有明显违背题干的选项时,无法判断其是否符合定义,可以暂时进行保留,最后将保留的选项与题干中某一个或多个关键信息进行比对,如果其中一个选项明显提及某关键信息,而其他选项没有提及,则明显提及关键信息的选项更优,即必然符合优于可能符合。


例1

(2021国考)

国际多式联运是指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货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货地点的一种运输方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国际多式联运的是:

A.将货运汽车直接开上火车车皮进行铁路运输,到达目的地再把货车从车皮上开下来

B.某公司为员工采购进口商品,通过厢式货车运送到公司楼下,员工再开车将商品带回家

C.电商从海外采购生鲜商品,由物流公司通过航空冷链进口到国内,然后由冷链车运至全国各地

D.船运公司将从外海打捞的海鲜运输到沿海地区,再由买家分销到各个生鲜市场

题目分析:

定义关键信息为“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从一国境内运至另一国境内”,A项没有说货物运输起点和终点,不符合“从一国境内运至另一国境内”,排除;B项货车和开车都是汽车的运输方式,不符合“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排除;对比C、D两项,D项中只提到了航运这一种方式,分销到生鲜市场的运输方式未提及,并且外海也有可能是国内,而C项中航空冷链和冷链车是两种明显不同的方式,并且是从海外进口到国内,D项是可能符合的选项,而C项是必然符合的选项,故正确答案为C。

例2

(2016国考)

土壤是岩石在风化作用下破碎,物理化学性质改变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壳,风化壳在气候与生物的作用下,经历很长时间形成的地表物质。与土壤自然形成过程无关的外来物质被称为土壤侵入体。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土壤侵入体的是:

A.戈壁滩中大量的沙砾

B.河床上存在的大量鹅卵石

C.考古发掘中挖出的砖瓦

D.岩缝中生长的野草

题目分析:

定义关键信息为“与土壤自然形成过程无关的外来物质”,A项中的沙砾和D项中的野草很明显是与自然形成相关的物质,不符合关键信息,排除;有些同学认为河床上的鹅卵石也可能不是与土壤自然形成有关的,也许是人为的,此时可以对比B、C项,C项中的“砖瓦”一定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必然符合关键信息,而B项只是可能符合,故正确答案为C。


二、符合关键信息多

优于符合关键信息少

定义判断

如果某个选项没有与题干信息完全一一对应,此时我们并不能将其判定为不符合定义的选项,然后直接排除,说不定排除的就是题目的正确答案。当两个选项或多个选项都不完美时,我们可以将其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比对,选择符合关键信息更多的选项。


例1

(2018国考)

数客互动管理是指通过先进的电子通讯和网络手段,达到企业与目标客户群之间高效、直接、自主、往复的沟通,从而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数客互动管理的是:

A.某市政府在官网设立市长信箱,广泛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及时答复群众质询,努力改进政府工作

B.某玩具公司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家长只要将需要的玩具类型、价格、功能等提交给平台,公司就可以及时生产出来

C.某家具生产企业通过收集网络海量数据,进行市场需求分析,及时调整家具风格

D.某热水器厂家根据客户提供的信息,定期与客户联系,为客户提供免费检修服务

题目分析:

题目中关键信息为“通过先进的电子通讯和网络沟通”、“企业与目标客户群之间高效、直接、自主、往复的沟通”、“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要”。A项市政府不是企业,C项只是收集信息没有与顾客沟通,明显不符合定义,可以直接排除。对比B、D两项,B项玩具公司通过网络交流平台与家长沟通,符合“通过先进的电子通讯和网络沟通”,公司按照家长的要求生产玩具,符合“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要”,虽然没有体现“往复沟通”,但也没有违背该关键信息;D项中厂家与客户定期联系,符合“企业与目标客户群之间高效、直接、自主、往复的沟通”,但没有体现“通过先进的电子通讯和网络沟通”和“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要”。B项符合两个关键信息,D项只符合一个关键信息,符合关键信息多的选项优于符合关键信息少的选项,故正确答案为B。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不仅考查考生对于语义关系、语法关系、逻辑关系和复合考法的掌握,还考查考生日常的知识积累以及考场上的应变能力,这也就造成我们在做类比题目时常会遇到在两个选项中纠结的情况。通过对国考历年题目的易错项进行分析,发现在两个选项中纠结通常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对于题干的关系判断错误,如混淆工具对应和原材料对应、混淆并列关系和交叉关系等;另一个是没想到题目涉及二级辨析,如忽略近反义关系中的感情色彩、并列关系中的命名方式等。

因此当我们在两个选项中纠结时,首先要将两个选项与题干再次对比,确定选项与题干的逻辑关系是对应的,其次考虑两个选项之间进行二级辨析,选择与题干最接近的选项。


一、常见辨析最重要

细化角度要抓牢

类比推理

二级辨析并不是空想两个选项哪个与题干最为贴近,有些辨析角度是常考的,需要考生重点把握,如近反义关系中的感情色彩、程度;并列关系中的命名方式、人工/天然、发明创造先后、动力来源;因果对应关系中原因是自然/人为因素、原因或结果是好/坏等。


例1

(2021国考)

船舶抛锚:请求救援

A.安全着陆:平稳飞行

B.行政复议:获得赔偿

C.卖出高粱:买入白酒

D.违规销售:停业整顿

题目分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因为船舶抛锚,所以请求救援,二者是因果关系且船舶抛锚是消极的原因。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先平稳飞行,后安全着陆,二者只存在时间先后顺序,不存在因果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因为申请行政复议,所以获得赔偿,二者是因果关系,但行政复议并非消极的原因,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卖出高粱与买入白酒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因为违规销售,所以停业整顿,二者是因果关系且违规销售是消极的原因,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在判断出题干词语间的因果关系后,容易在B项“行政复议:获得赔偿”和D项“违规销售:停业整顿”之间纠结,两个选项都是因果关系,此时需要通过考虑二级辨析来选出与题干最接近的选项。通过考虑因果关系常考的二级辨析角度可以发现,两个选项涉及到原因是好/坏的辨析,而D项和题干的原因都是消极的,当选。

例2

(2021国考)

檀香:麝香:香料

A.木材:钢筋:建材

B.日光:月光:光明

C.薯条:粉条:食物

D.鲸鱼:鲍鱼:海鱼

题目分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檀香取于檀香科乔木檀香树的木质心材,属于香料的一种;麝香为鹿科动物麝的雄性腺囊中的分泌物干燥而成,是一种高级香料;二者为并列关系且原料不同,同时二者均与香料构成种属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木材是建材的一种,钢筋是建材的一种,二者为并列关系且原料不同,同时二者均与建材构成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日光与月光都是光的一种,但不是光明的一种,二者与光明不构成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薯条与粉条一般都是由土豆作为原材料加工而成的食物,二者为并列关系但原料可以相同,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鲸鱼属于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在判断出题干词语间的并列关系和种属关系后,容易在A项“木材:钢筋:建材”和C项“薯条:粉条:食物”间纠结,两个选项的横向关系都和题干一致,此时我们应该要考虑二级辨析。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个选项在原材料是否相同上存在差异,A项和题干更为接近,第一词和第二词的原材料不同,当选。


二、常见辨析想不到

纵向比较也牢靠

类比推理

纵向比指的是将选项与题干相应位置的词语进行比较,寻找在领域/范畴/类别上与题干最为贴近或更为相似的选项,如题干和选项都是动物、都是具体事物等。当题目不适用常见的二级辨析时,纵向比较也能帮助快速在两个选项中选出唯一的答案。


例1

(2021国考)

江河湖海:水体

A.鳏寡孤独:身份

B.油盐酱醋:调味

C.山珍海味:美食

D.绫罗绸缎:面料

题目分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水体是江、河、湖、海、地下水、冰川等的总称。江、河、湖、海是四种不同的水体,与水体分别构成种属关系,且江、河、湖、海之间是并列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鳏指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指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指年幼丧父的孩子,独指年老无子女的人。鳏、寡、孤、独是四种不同的身份,与身份分别构成种属关系,且鳏、寡、孤、独之间是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保留;

B项:油盐酱醋的功能是调味,二者为功能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山珍海味指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但山、珍、海、味并非四种不同的美食,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绫罗绸缎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绫、罗、绸、缎是四种不同的丝织面料,与面料分别构成种属关系,且绫、罗、绸、缎之间是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保留。

对比A、D两项,A项的身份是抽象事物,D项的面料和题干的水体均为具体事物,因此D项与题干的逻辑关系更贴近,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在判断出题干词语间的并列关系和种属关系后,容易在A项“鳏寡孤独:身份”和D项“绫罗绸缎:面料”之间纠结,两个选项的横向关系都和题干一致,考虑常见的二级辨析,发现也没有符合的,此时我们还可以考虑纵向比较,选择和题干在领域/范畴/类别上最为接近的选项,D项和题干都是具体的实体事物,当选。

例2

(2016国考)

佩刀:刀鞘

A.墨:墨盒

B.火箭:发射架

C.毛笔:笔帽

D.旅游鞋:旅行包

题目分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的逻辑关系。

“佩刀”和“刀鞘”是对应关系,“刀鞘”套着“佩刀”的一部分,“佩刀”与“刀鞘”配套存在。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墨”用来写字,“墨盒”是装墨水或墨粉的盒子,二者需要配套使用,但是“刀鞘”只是套着“佩刀”的一部分,而“墨”是完全装在打印机的“墨盒”里的,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火箭”与“发射架”虽然配套存在,但是“发射架”是支撑“火箭”,而非套着“火箭”,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毛笔”和“笔帽”配套存在,且“笔帽”套着“毛笔”的一部分,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D项:“旅游鞋”和“旅行包”不能配套,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在判断出题干配套使用的对应关系后,可排除D项,但仍会在剩下的选项中纠结,考虑常见的二级辨析发现没有符合的,此时我们考虑纵向比较,选择和题干在领域/范畴/类别上最为接近的选项,发现C项和题干在形态上更接近,后者都是套在前者的一部分上的,当选。


逻辑判断

在国考逻辑判断中,论证题的题量占比大,要求我们能够保证正确率,从而提高分数。在做论证题时,很多同学虽然可以排除其中两个选项,却会掉入易错项的陷阱。通过我们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发现,在论证题中,选项的加强或削弱方式都是跟文段结构紧密相关的。因此,当面对二选一的情况时,我们首先要秉持“就事论事、避免脑补”的思维,选择与题干更为接近、更为一致的选项;其次,在面对剩余的两个选项都能够加强/削弱时,要牢记论证力度的比较,选择最能加强/削弱的选项。而当根据以上两种方法都无法选出唯一答案的时候,可以返回题干,再次核对提问方式,是“最能削弱/加强”还是“最不能削弱/加强”。这些方法都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的避开易错项,选择出正确答案。


、就事论事,避免脑补

逻辑判断

(1)选择与题干更一致的选项,避开不明确。

论证选项比较,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哪个选项跟题干说的更接近,哪个选项的作用力度就越强。迷惑项通常是一个需要“多想一步”的选项,比如论点说“某读书活动效果很好”,选项说“该活动吸引了很多人参加”,这个选项就需要我们再多想一步,脑补出“很多人参加说明该活动效果好”,但这是不确定的,参与者有没有学到东西、很多人参与是否能说明效果不错,这些都是不明确的,属于是不明确选项,一般不选。

另外,选项中若出现“尚不明确”、“尚未可知”以及“有待进一步”等词语,一般也为不明确选项,慎选。


例1

(2020国考)

随着气温上升,热带雨林遭受闪电雷击并引发大火的几率也会上升。然而,目前的监测表明,美洲热带雨林虽然更频繁地受到闪电雷击,却没有引发更多的森林大火。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近年来雨林中藤蔓植物大量增加有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闪电雷击常常引起温带森林大火,但热带雨林因为湿度较大,并不会产生较大火灾

B.1968年热带雨林中藤蔓植物的覆盖率是32%,当前其覆盖率已经高达60%,有的地区甚至超过75%

C.藤蔓茎干相对树枝电阻更小,能像建筑上的避雷针那样传导闪电,让大部分电流从自己的茎干传导

D.雷击这样大规模、速度极快的放电,先摧毁了外部的藤蔓植物,中间的树木得到了保护

题目分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美洲热带雨林虽然更频繁地受到闪电雷击,却没有引发更多的森林大火,可能与近年来雨林中藤蔓植物大量增加有关。

论据:无。

前文是背景介绍,本题只有论点没有论据,优先考虑解释原因和举例,即证明没有引起森林大火与藤蔓植物增加之间有关系。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热带雨林湿度大,不会产生火灾,论点是讨论未引起火灾与藤蔓之间的关系,无法支持,排除;

B项:藤蔓植物覆盖率越来越大,未直接明确说明藤蔓覆盖率与没有引起森林火灾的必然关系,不明确选项,无法支持,排除;

C项:藤蔓茎干电阻比树枝更小,可以像避雷针一样传导闪电,把藤蔓茎干比作避雷针,明确解释了电流从自己的茎干传导,避免了火灾,解释原因,可以支持,当选;

D项:雷击很大,先摧毁外部的藤蔓,保护了内部的树枝,摧毁了外部的藤蔓说明遭受了雷击,但并不明确是否避免了火灾,属于不明确选项,无法支持,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很多同学在纠结B、C两项时选择了B,是认为B项说藤蔓植物覆盖率越来越大,所以会导致森林大火,然而这个“覆盖率大会导致森林大火”是我们自己多想一步、脑补出来的,属于不明确选项;而C项直接给出了支持论点的原因,即藤蔓植物电阻小,更容易导电,因此藤蔓植物的增加,会更多的引发森林大火,当选。


(2)厘清因果关系,避免问原因找结果,问结果找影响。

当出现因果类论证题的时候,若题干论点在讨论“原因A导致结果B”,出题人常常会用“结果B会产生什么影响”或是“原因A产生的机理”作为迷惑项,很多同学会觉得这和题干是一致的,但因果关系不同显然是答非所问,是无关项。


例2

(2021国考)

近日,有研究团队通过对44个反刍动物物种的基因组测序研究,创建了一个反刍动物的系统进化树,从而解释大量反刍动物的演化史。结果揭示,在近10万年前,反刍动物种群发生大幅衰减,而这些种群数的减少与人类向非洲之外迁徙的时间相符。有人据此认为,这佐证了早期人类活动造成了反刍动物种群的衰减。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A.反刍动物种群衰减后,植被愈加茂盛,为人类提供了更多食物

B.反刍动物通常有角,在遇到人类攻击时能发挥一定的防御作用

C.同一时期的马、驴等奇蹄目动物的种群也出现大幅衰减的现象

D.同一时期大型猫科动物繁盛,它们大规模捕杀反刍动物

题目分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这佐证了早期人类活动造成了反刍动物种群的衰减。

论据:在近10万年前,反刍动物种群发生大幅衰减,而这些种群数的减少与人类向非洲之外迁徙的时间相符。

论点论据都在讨论早期人类活动和反刍动物种群之间的关系,论点论据话题一致,论点中存在因果关系,可优先考虑因果倒置和他因削弱。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说的是反刍动物衰减后给人类的影响,论点说的是早期人类活动造成了反刍动物种群的衰减,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

B项:该项说的反刍动物对人类攻击有一定的防御作用,那到底是否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反刍动物种群衰减不是十分明确,属于不确定选项,无法削弱,排除;

C项:该项说的是同一时期奇蹄目动物的种群也大幅度衰减,论点说的是早期人类活动造成反刍动物种群的衰减,主体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

D项:该项说的是同一时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也就是猫科动物大规模捕杀反刍动物也造成反刍动物种群的衰减,属于他因削弱,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同学们可能在纠结A、D两项时误选A项,但A项是在说当反刍动物种群衰减后,会对人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即“结果产生什么影响”;而论点在讨论早期人类活动造成了反刍动物种群的衰减,即“是什么原因产生的结果”,二者话题不一致。而D项就是通过指出在相同时间,存在与论点原因之外的因素也可能导致结果,削弱了论点中原因的唯一性,属于他因削弱,当选。


二、牢记“力度比较”

选择最能削弱/加强的选项

逻辑判断

很多同学题目做错是因为不知道加强/削弱的力度谁大谁小,因此我们进行了如下总结,希望同学能够牢记,当削弱/加强的选项不唯一时,我们要选择“最能”的选项。


例1

(2019国考)

应激本身没有致痛能力,但是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期应激与疼痛慢性化的发生正相关,即长期处于巨大压力下的人群,其疼痛症状更易迁延,进而发展为慢性疼痛。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调查结果?

A.具有焦虑倾向的人,其应激水平往往较高,疼痛慢性化的发生率也会更高

B.长期应激可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使人的疼痛抑制系统的功能被削弱

C.吸烟使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紊乱,对疼痛感知的影响与应激相似

D.如果能有效缓解应激,保持心态平和,疼痛慢性化的发生率将会降低50%

题目分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长期处于巨大压力下的人群,其疼痛症状更易迁延,进而发展为慢性疼痛。

论据:无。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指出,具有焦虑倾向的人,其应激水平高,疼痛慢性化发生率也会高,举例子补充论据,可以加强,保留;

B项:长期应激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而削弱疼痛抑制系统,所以发展为慢性疼痛,解释原因补充论据,可以加强,保留;

C项:该项说吸烟对疼痛感知的影响和应激相似,不能说明应激与疼痛慢性化的关系,无法加强,排除;

D项:该项指出如果缓解应激后,疼痛慢性化的发生率会下降,举反面例子补充论据,可以加强,保留。

对比A、B、D项,B项解释原因力度大于A、D项的举例子。故正确答案为B。


总结

在判断推理模块中,遇到在两个选项中纠结、不知如何选择的情况时,要在合理的解题时间内尽快做出选择。在图形推理中,通过对比两个选项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细化考点等隐藏规律;在定义判断中,结合关键词对比选项,可以帮助我们在差中选优,优中选出更优;在类比推理中,结合二级辨析的常见考点,掌握纵向比较的思维方式,对比择优;在逻辑判断中,论证题型要避免过度推断,牢记“力度比较”。总之,在选项中二选一时,要始终牢记“结合题干、对比选项、择优而选”的原则,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后,一定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职位表.xls


模考大赛
把握实战机会  了解岗位竞争
立即报名
数百万用户正在使用的公考、教师、司法、考研、建造、医疗、会计考试的提分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