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题库
师资
下载
推介项目
遴选
专业师资 高分上岸
笔墨公文
AI写作 精品范文
海外留学求职服务
高端留学申请
职业导向型留学申请规划
海外求职规划
北美大厂一站式求职辅导
投资者关系
登录
联考常识必备——人文篇
联考常识必备——人文篇
公考笔试

联考常识必备-人文篇


一、秦朝

1.确立皇帝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颁布秦律。

2.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3.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二、西汉

1.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

2.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隋唐

1.实行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创立和完善科举制。


四、北宋

1.集中军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三帅”统领禁军,但只负责禁军的日常管理和训练。调发军队之权在枢密院,互相牵制,防止专权和兵变的发生。

2.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派文官做知州,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互相牵制。

3.集中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


五、元朝

1.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2.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六、明清

1.明朝:(1)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制定《大明律》,设厂卫特务机构。(2)实行八股取士。(3)设内阁。

2.清朝:沿用明朝制度,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


一、人才选拔制度脉络



二、科举制



中国古代重要战役




中国古代重要改革




中共党史


一、党的三大

1923年在广州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二、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在武汉汉口紧急召开。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


三、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召开,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核心内容是党指挥枪。


四、南昌起义(八一起义)

1927年8月1日,由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针对国民党的反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五、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

1. 第一次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2.1927年9月29日“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铸就了人民军队的灵魂一一永远听从党的指挥。

3.1927年10月27日,抵达井冈山,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六、长征

1.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2.路线: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夹金山等)—过草地—翻越六盘山一到达陕北吴起镇一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的标志: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


抗日战争


一、十四年抗战

从1931年9月18九一八事变算起,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二、大事件

1.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1937年8月13日),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2.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是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太原会战主要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太原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大捷。

3.徐州会战: 1938年1月至5月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最大规模的胜利。

4.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诸子百家


一、儒家

(一)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二)四书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南宋朱熹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即为《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


二、道家



三、法家



丝绸之路


一、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

(一)简介

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1877 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 年至公元 127 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二)路线

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


二、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进行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有泉州、番禺(今广州)、明州(今宁波)、扬州、登州(今蓬莱)、刘家港等。同一朝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可能有两处乃至更多。规模最大的港口是广州和泉州。


三、著名人物及其成就



近代列强侵华




几个阶级的救亡图存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宋词


一、婉约派



二、豪放派



古代科技地理著作


一、《齐民要术》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

是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二、《梦溪笔谈》

(北宋科学家、 政治家沈括)

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技史上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三、《农政全书》

 (明朝徐光启)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书中引入《泰西水法》,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推广甘薯种植,用来备荒。与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并列为我国农学著述之两大丰碑。


四、《天工开物》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几种食物产地及传入中国时间


水稻:原产于中国,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

花椒:原产于我国秦岭山脉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

胡椒: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我国的。

茄子:原产地在亚洲热带印度、泰国、越南等地,最晚于汉代传入我国。

开心果:最晚于唐代由中亚传入中国。

玉米:原产于美洲,明朝传入我国。

红薯:明朝万历二十一年从吕宋(菲律宾)引进中国。

辣椒:原产于墨西哥,明朝末年传入中国。

西红柿:明朝末年随西方传教士传入我国,清朝末年中国人才开始食用西红柿。

职位表.xls


模考大赛
把握实战机会  了解岗位竞争
立即报名
数百万用户正在使用的公考、教师、司法、考研、建造、医疗、会计考试的提分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