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阅读理解部分,把握整个文段行文脉络则能帮助大家从宏观上确定中心句的位置。
在考试中行文脉络结构无外乎“总—分”“分—总”“总—分—总”“分—总—分”“分—分”五种结构。中心理解题需要把握文段的中心句,也就是“总”句,那么接下来,大家先跟着小粉笔一起来学习其中一种结构——“总分结构”吧。
对于“总分”结构,也可以称为“观点+解释说明”结构,首句观点即为文段中心,后文内容均是对首句中心进行的解释说明。
后文解释说明部分,也就是“分述句”,在内容上可以是:
1、举例子:“比如”“例如”“……就是例证”等
2、调查报告、数据资料等
3、正反论证
4、原因解释
5、并列分述
当我们无法直接判断首句为中心时,可以反向确定。若后文均是“例子”、“原因”、“解释说明”等非重点时,需意识到后文不是重点,应关注首句。同时总分结构常见的干扰选项为分述句的内容,因此若选项有围绕“例子”、“原因”等非重点内容展开时,也可快速排除。
接下来我们通过两道例题来强化一下这个知识点:
真题示例1
(2018江苏)量化历史研究的一部分工作,就是找到合适的量来反映过去。比如身高数据恰好可以在历史研究,尤其是经济史研究中承担起这样的角色。在个体层面影响身高的因素有很多。在社会层面,平均身高和个体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水平有很密切的关联。身高会在一定年龄定型,直到老年时期都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身高相当于“冻结”了过去的社会经济状况,虽然没有琥珀定住虫子那么精确,但已弥足珍贵。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主要想说明的是:
A.社会经济状况对人体身高有何影响
B.经济史研究可以参考人的身体数据
C.量化历史研究如何选取恰当的参量
D.身高数据“冻结”了社会经济状况
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观点,即量化历史研究需要找到合适的参量。后文通过“比如”举了“身高”这一例子进行说明,通过“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说明了身高能够“冻结”过去的社会经济状况,能够承担起量化经济史研究的角色。故文段为观点+解释说明结构,文段重点强调的是量化历史研究如何选取恰当的参量,对应C项。
A项“人体身高”、D项“身高数据”均为举例的内容,非重点,排除;B项“人的身体数据”范围扩大,且同样属于举例的表述,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粉笔小提示】“身高”一词虽多次出现在文段中,但均为举例子里面的内容,也就是分述句里的内容,并非文段重点,故选项中有出现“身高”的内容,均可排除。
真题示例2
(2017河南)研究人员认为噩梦能够让我们释放出那些在我们清醒时折磨我们的压力和焦虑。他们解释说:“那些在我们清醒时令我们担忧的事情,在我们睡着之后还会继续干扰我们。无意识状态下的大脑会获取我们的抽象恐惧,通过噩梦的故事形式,将其转变成一种记忆。”这是非常有用的,因为记忆对于大脑来说更容易处理,它代表着发生在过去的某种事情,而不是围绕着我们的担忧。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噩梦:
A. 代表着过去发生的某种事情
B. 虽然可怕却有益精神健康
C. 是一种令我们担忧的故事形式
D. 本质上是恐惧对记忆的扭曲
答案:B
解析:文段开篇指出研究人员的观点,即“噩梦能释放出那些在清醒时折磨自己的压力和焦虑”,后文通过“他们解释说”对前文所提出的观点进行解释说明,强调噩梦确实能够帮助我们释放压力与焦虑,故文段是观点+解释说明的总分结构,强调噩梦是有积极作用的,对应B项。
A项,属于解释说明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C项“令我们担忧的故事形式”强调噩梦是不好的,与文段的感情色彩相违背,排除;
D项“对记忆的扭曲”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提及,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粉笔小提示】文段尾句虽然由“这是”指代词引导,但并非总结全文。“这是”指代的内容为研究人员解释说明的内容,因此尾句也是在进一步解释说明,为分述句,并非文段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