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题库
师资
下载
推介项目
遴选
专业师资 高分上岸
笔墨公文
AI写作 精品范文
海外留学求职服务
高端留学申请
职业导向型留学申请规划
海外求职规划
北美大厂一站式求职辅导
投资者关系
登录
根据文段把握词句含义,巧做词句理解题
根据文段把握词句含义,巧做词句理解题
公考笔试

词句理解题属于一种特殊题型,它常见的问法是:这段文字中“某词/某句”指的/含义/意思是……这种题型考查的不是文段大意,也不是考查细节,而是侧重考查对于词句在语境中的理解。所以我们在解题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文段把握词句的含义:如果词句出现在文段首尾,需整体把握文段内容;如果词句出现在文段中间,则需联系前后文把握词句的含义

接下来我们通过例题来强化一下这个知识点:

词语理解题

例题1(2018国考)干扰致偏是对抗精确制导武器打击的一种有效手段。精确制导武器之所以威胁巨大,关键在于能够直击要害。高精度打击的前提是弹载制导机构必须准确锁定目标,并实时接收制导修正信号。如果制导信号被压制干扰,或修正信息不准确,制导武器就无法精确命中目标,威力大打折扣。如果说传统的伪装防护技术是利用“易容术”将目标隐藏起来,干扰致偏防护技术就是给来袭导弹戴上“磨砂镜”,让其看不清、瞄不准,使制导机构沿着错误的方向偏离目标,而且这种技术对于无法转入地下的重要阵地目标的防护更具实用价值。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将“干扰致偏”最准确地概括为:

A. 伪装防护技术的“烟雾弹”

B. 导弹制导信号的“跟踪器”

C. 精确制导武器的“迷魂散”

D. 地上阵地目标的“防护伞”

【解析】

文段开篇引出话题“干扰致偏”,指出“干扰致偏”用于对抗“精确制导武器”,接着对“精确制导武器”的原理进行分析,指出其依赖于“制导信号”的准确度。后文通过与“传统伪装防护技术”的对比,表明“干扰致偏”的特点是“给来袭导弹戴上‘磨砂镜’”,即干扰制导信号,扰乱制导武器的路径。故“干扰致偏”的功能是实现对制导武器的干扰和迷惑,对应C项。

A项,文段强调的是“干扰致偏”干扰“来袭导弹”的视线,并非干扰“伪装防护技术”,偷换概念,排除。

B项,“跟踪器”无法体现出干扰、迷惑的含义,排除。

D项,“防护伞”的功能是给予保护,文段重在强调“扰乱”,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粉笔小提示】问到某个具体词语的含义时,一定要回到文段当中定位该词语,然后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不能只按照词语本身的意思来选,因为有时候语境会赋予词语更丰富的含义。

例题2(2016国考)跟石头和金属相比,木质砧板从表面上看也是硬邦邦一块,可“内心”柔软,内部的植物纤维虽紧密排列,但仍有很多细微的空隙。这使它在受到剧烈冲击时,内部结构发生弹性微调,既能避免与刀刃硬碰硬伤及刃口,又能吸收一部分冲击力,不会让刀刃在接触板面的一刹那,由于反弹力过大而“剑走偏锋”发生侧滑,这在连续切割,比如剁馅、切丝时尤为明显。

画线句子中的“这”指的是木质砧板的:

A. 外观形态

B. 材料来源

C. 制作工艺

D. 结构特点

【解析】

“这”指代的是“这”之前的内容,那么阅读前文可知文段通过一个对比,引出了木质砧板表面上是硬邦邦的,内部的植物纤维紧密排列,但仍有很多细微的空隙,外部加内部充分体现了砧板的结构特征,对应D项。A项表述不准确,不是代词所指;前文并未提到“材料来源”和“制作工艺”的问题,排除B、C两项。

故正确答案为D。

【粉笔小提示】文段考查指代词,需要寻找指代对象,这时要重点关注代词前的内容,如纠结再看其后的内容。

句子理解题

例1(2018深圳)杨振宁还是化学实验员的时候,工作开展并不顺利。他的朋友开玩笑说:“凡是有杨振宁的地方,就会有爆炸。”后来经过多番的思考和比较,杨振宁决定从化学领域转入物理领域,并由此展现自己的风采,最终于1957年与李政道联手摘取了该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对杨振宁朋友的玩笑,理解正确的是( )。

A.“爆炸”是比喻的说法,指杨振宁做化学实验时被同事围得水泄不通

B.“爆炸”是夸张的说法,指杨振宁化学实验操作失误严重

C.“爆炸”是比喻的说法,指杨振宁的化学实验成果多成为爆炸性新闻

D.“爆炸”是夸张的说法,指杨振宁开展的化学实验项目极具危险性

【解析】

文段开篇介绍杨振宁做化学实验员时工作并不顺利,而后从化学领域转到物理领域才取得巨大成就,故朋友开玩笑所说“凡是有杨振宁的地方,就会有爆炸”,是指杨振宁在不擅长的化学领域经常出现过失,“爆炸”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并非指有很大危险,对应B项。

A项,“做化学实验时被同事围得水泄不通”说明杨振宁受人关注,与文段所述杨振宁在化学领域并不擅长矛盾,排除。

C项,“化学实验成果多成为爆炸性新闻”说明化学实验成果重大,与文段所述杨振宁在化学领域并不擅长矛盾,排除。

D项,“极具危险性”与文意不符,且选项中“夸张的说法”与“极具危险性”前后矛盾,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粉笔小提示】当句子位于文段中间的时候,要结合上下文对句子含义进行分析,如果遇到句子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时候,要学会“拨云见日”洞悉句子在文段中本来的含义。

通过对以上词句理解题的分析可知,无论是考查句子还是词语,都需要我们回归文段,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有时候甚至需要分析整个文段才会得出准确的答案,在解题时切不可只按照词句本身的含义去选择,否则很容易受到迷惑项的干扰。

职位表.xls


模考大赛
把握实战机会  了解岗位竞争
立即报名
数百万用户正在使用的公考、教师、司法、考研、建造、医疗、会计考试的提分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