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类公文的类型特征与行文思路

申论揭秘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公文写作中,评论类公文,那么我们如何一眼判断出要写的公文是评论类公文呢?评论类公文的行文思路又是怎么样呢?
今天小粉笔带大家来梳理一下在申论中,评论类公文的类型特征与行文思路。
| 类型特征
(一)审关键词
可以通过关键词识别,即在题干中凡是出现和“量词+评论\短评\时评”等相关的字眼则都可以理解为评论类公文。
【示例】
【2017年联考·通用卷】假如你是某大学校报的一名编辑,根据给定资料3、4,针对目前部分年轻人精神生活状况,以“充实学习生活,明确人生方向”为题,写一篇短评。(30分)
要求:针对性强,评议准确、得体。不超过300字。
(二)审写作目的
不是每一个评论类公文都有相关字眼,如果没有相关字眼,则可以通过审目的进行判断。只要清楚明白地发现某道公文题的写作目的、写作意图是要对某些现象或观点进行评价,则可以将其定义为评论类公文。
【示例】
【2015年国家地市级】为了消除社会上对“网络新一代”的疑虑,某报特邀市科协工作人员为该报“时评”栏目撰文。假如你是这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1”为该报写一篇题为“正确看待‘网络新一代’”的短文。(20分)
要求:(1)观点明确,简洁有力;(2)紧扣资料,层次分明;(3)语言流畅,有逻辑性;(4)不超过500字。
| 行文思路
1.格式:只需写标题即可,标题应重视观点的体现。
2.内容:
(1)开头:介绍评论对象(含义、表现等)+表明观点
(2)主体:评析论证(根据题干倾向确定内容,结合材料丰富完善),常常以问题、意义、原因等要素呈现。
(3)结尾:对策、升华等
3.语言:常见语言要求有精准、简洁、得体。精准是尊重材料原意,简洁是指去掉无实际意义的修饰词,得体则需要与材料感情基调保持一致,符合主题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