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聘59人44个岗位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简称山西煤化所)成立于1954年。70多年来,一代代煤化所人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始终坚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定位,深耕煤炭高效低碳利用、新型炭材料制备与应用等领域,敢为人先、协同创新,为我国能源安全、产业发展和国防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山西煤化所是中国科学院唯一落户山西的研究所,主要从事能源环境、先进材料和绿色化工领域的应用基础和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目前,建有煤炭高效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炭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和中试基地,拥有一支从事定向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系统集成创新的高水平人才队伍,设有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建有良好合作关系。
截至2024年12月,山西煤化所共有在职职工51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60人,包括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4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人员达到83%。山西煤化所已累计培养研究生1797人,包括博士研究生1108人,硕士研究生689人。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208人,硕士研究生187人,另有联培生81人,合计476人。
山西煤化所在各个历史时期为国家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以及国家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共计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发明奖、自然科学奖、杰出成就奖以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52项,国家授权专利935项。
山西煤化所以抢占科技制高点作为新时期改革创新发展工作的总目标、总任务、总要求,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定位,对标对表“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要求,持续优化“煤”与“炭”领域整建制、全链条人才队伍建设,为国家能源和国防安全提供高水平科技支撑。
根据研究所战略发展需要,现诚邀优秀人才加盟,共创辉煌未来。
网址:http://www.sxicc.cas.cn
一、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爱国敬业,恪守科研诚信,热爱科研工作,身体健康;
3.具有岗位所需的学历学位、专业或技能条件;
4.按中国科学院有关规定执行亲属回避制度。
二、招聘程序
1.申请者填写《山西煤化所岗位聘用申请表》,将申请表、个人简历、全部学历学位证书(未取得证书的应届生可提供相应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投递至zhp@sxicc.ac.cn。
应聘材料请打包至1个压缩文件(不超过5MB,附件请勿使用邮箱中转站),以“事业编制人员+申请部门1+学位+专业(专业代码)+毕业院校+姓名”为文件名和邮件名。在申请表首页注明应聘部门,应聘部门不得超过3个,应聘多个部门的,请注明先后顺序。
邮件命名示例:事业编制人员+101组+博士+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中国科学院大学+张三
2.所内初选。
3.初选合格人员由人事教育处统一组织面试。
4.面试通过,签订就业协议书。
三、工作待遇及说明
1.按国家和山西省的相关政策规定,缴纳五险二金。
2.根据岗位职责和受聘人学历,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
3.为符合条件的新职工提供单身公寓。
4.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研究所聘用的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事业编制科研人员,原则上应具有不少于一个聘期的特别研究助理经历,其中博士后经历院内、外均可。如无特别研究助理经历可选择以工程技术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聘用,或选择本所博士后入站。
5.山西省奖励博士毕业生来晋工作每人一次性生活补助10万元(税后),科研经费不低于5万元;奖励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后来晋工作每人一次性生活补助20万元(税后),科研经费不低于10万元,具体按山西省相关政策执行。
6.其他福利待遇:在职攻博机会、在职培训、公派留学、带薪休假、工会福利、文体场馆、健康体检等。
7.学科专业依据《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进行分类。所学学科专业不在选定的参考目录中,但与岗位所要求的学科专业类同的应聘人员,可以主动联系确定报名资格。
8.指定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专业均符合报名条件;专业学位研究生可参照指定学术学位专业报名。
四、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人事教育处
联系人:屈老师王老师
电话:0351-2025115
传真:0351-4041153
电子邮件:zhp@sxicc.ac.cn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桃园南路27号邮编:030001
五、招聘岗位列表
部门 |
岗位要求 |
需求数 |
岗位职责 |
联系人 |
101组 |
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 |
1 |
能从事在化石能源洁净高效利用、生物质热转化利用、有机固废/危废等资源化利用等领域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 |
张永奇 |
102组 |
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冶金工程(0806)。 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品行优良,工作态度端正,积极向上,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煤化工、气固流态化领域具有工程技术研发经验者优先。 |
1 |
从事能源化工领域高效反应工艺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尤其在化石能源洁净高效低碳利用、化石能源与新能源结合方向,进行具有产业化应用前景的开拓性工作。 |
赵建涛 |
103组 |
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冶金工程(0806)、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 品行端正,重视团队;自制力和主观能动性突出,学习和动手能力强;专业基础扎实,能独立开展研究工作;有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所从事的方向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
1 |
固废高值化和产业化方面的产品试制、技术研发、设备定型、工艺优化以及应用与示范的推进;凝练中试与工程化过程中发现的关键科学问题;各级项目的申请与实施等工作。 |
王志青 |
202组 |
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 身心健康,吃苦耐劳,热爱本职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独立的科研能力,有煤及生物质等含碳资源热转化方面的研究经历者优先。 |
1 |
主要从事煤、生物质和有机固废等含碳资源热转化方面的研究工作,能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各类科技项目,协助指导研究生撰写专利及科技论文。 |
曲旋 |
301组 |
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冶金工程(0806)、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专业基础扎实,具备较强的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英文写作能力,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本领域TOP期刊发表国际期刊论文2篇及以上优先,熟悉煤及含碳原料热转化研究者优先。 |
1 |
主要从事复杂含碳原料热解和液化应用基础研究;独立申请各类科研项目,配合他人完成组内分配的课题任务;独立撰写专利和学术论文,配合指导研究生。 |
李文 |
310组 |
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方向: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 有环境咨询工作经验者优先。要求能熟练使用Word、Exec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和Autocad绘图软件。 |
1 |
能够从事规划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申领、环保设施验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编制、清洁生产审核等咨询类工作。 |
邢泳 |
311组 |
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有高分子材料催化降解基础研究或项目开发经历,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团结合作精神;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有较强科研探索精神和良好交流沟通能力、发表过SCI论文、英语基础好、能独立撰写发表科技论文者优先。 |
2 |
主要从事废弃高分子材料的催化降解、资源循环利用等理论与应用开发工作,能够独立或配合他人完成组内分配的课题任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各类科技项目,指导研究生撰写专利及科技论文。 |
侯相林 |
508组 |
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0)、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 从事过多相催化研究,具有扎实的催化理论基础和实验能力、发表过SCI论文、英语基础比较好、能独立撰写发表英文科技论文。年龄不超过35岁优先,在铜基加氢催化剂、加氢精制催化剂、分子筛合成等方面有实践经验者优先。 |
1 |
从事重质原料加氢催化剂制备、表征、评价,加氢工艺和反应器设计;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申报研究项目;配合课题组长完成科研项目,撰写科技论文,申请专利;协助课题组长指导研究生。 |
唐明兴 |
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0),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 从事过多相催化研究,具有扎实的催化理论基础和实验能力、发表过SCI论文、英语基础比较好、能独立撰写发表英文科技论文。年龄不超过35岁优先;在高密度燃料合成、有机胺合成、酯加氢等领域有实践经验者优先。 |
1 |
从事加氢催化剂制备、表征、评价;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申报研究项目;配合课题组长完成科研项目,撰写科技论文,申请专利;协助课题组长指导研究生。 |
||
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0)、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 从事过多相催化、均相催化研究,具有扎实的催化理论基础和实验能力、发表过SCI论文、英语基础比较好、能独立撰写发表英文科技论文。年龄不超过35岁优先,在油品加氢转化、催化剂开发、化工过程设计等方面有实践经验者优先。 |
1 |
从事分析、加氢催化剂制备、表征、评价、化工过程设计工作;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申报研究项目;配合课题组长完成科研项目,撰写科技论文,申请专利;协助课题组长指导研究生。 |
||
601组 |
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多相催化或聚合物催化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较高英语水平,发表SCI一区研究论文2篇以上,在聚氨酯、聚酯、聚酰胺/亚胺等聚合物合成方面有实践经验者优先。 |
1 |
高分子单体合成岗位:进行新型煤基高分子材料合成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探索新型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联系、材料的制备控制和应用等。进行项目申请书的撰写,协助指导研究生的论文工作。 |
王军威 |
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在聚氨酯、聚酯、聚丙烯酸酯或环氧树脂等聚合物涂料和黏合剂合成方面具有实践经验者优先。 |
1 |
新型聚氨酯涂料合成岗位:进行聚氨酯涂料和黏合剂的合成与应用研发,碳纤维水性上浆剂开发,中试合成工艺开发,发展新型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应用方法。 |
||
603组 |
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 身心健康,热爱本职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在分子筛材料合成和多相催化方面具有较为深厚的经验和积累,具备较强的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英文写作能力。 |
1 |
主要从事多孔无机材料、催化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能够独立或配合他人完成组内分配的课题任务、撰写专利和学术论文。 |
董梅 |
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方向: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身心健康,热爱本职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有催化剂制备及表征、操作反应器经验,具备较强的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英文写作能力。有工业设计经验者优先。 |
2 |
主要从事催化剂研发、反应工艺优化等方面的工作,能够独立或配合他人完成组内分配的课题任务、撰写专利和学术论文。 |
||
609组 |
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从事CO2化学利用多相催化方向的研究,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验动手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不超过35周岁,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及以上SCI论文者优先考虑。 |
1 |
主要从事非均相催化剂研发以及化学反应工艺的开发;独立开展科研项目的申报及完成,撰写专利、论文或研究报告;配合指导研究生工作,完成课题组安排的其他任务。 |
肖福魁 |
610组 |
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吃苦耐劳、勤恳踏实、有责任心,较强的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动手能力强、有较强科研探索精神和良好交流沟通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合成气转化、甲醇转化等C1研究领域的催化剂制备、材料合成及工艺优化科研经历;具有扎实的英语和催化研究基础,能独立撰写发表科技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及以上SCI论文者优先考虑。 |
1 |
主要从事催化剂研发、反应工艺优化等方面的工作,能够独立或配合他人完成组内分配的课题任务、撰写专利和学术论文。 |
侯博 |
611组 |
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吃苦耐劳、勤恳踏实、有责任心,较强的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羰基合成、聚合/缩合反应、多元醇醚合成等研究领域的催化剂制备、材料合成及工艺优化科研经历;具有扎实的英语和催化研究基础,能独立撰写发表科技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及以上SCI论文者优先考虑。 |
1 |
从事催化剂及化工新材料制备与开发、反应动力学研究、化工工艺过程开发及优化;撰写专利、论文、能独立开展科研项目的调研、申报及实施;配合指导学生论文和从事课题组安排的相关科研工作。 |
房克功 |
616组 |
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有催化剂制备、金属催化、有机合成、储能技术和液流电池研究等科研经历者优先。具有较强的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熟悉使用各类物理化学材料分析、表征技术和应用。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的实际动手能力。具有优秀的中/英文论文写作和表达能力,治学严谨,勤奋求实。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勤恳踏实。 |
2 |
从事催化剂研发、有机合成和储能技术基础与应用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催化剂、配体、有机电解质、电极等设计合制备;储能液流电池与电堆结构设计。撰写专利、论文、基金项目申请及报告;协助指导研究生;完成课题组长安排的其它工作。 |
张国营 |
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有催化剂制备、金属催化、有机合成、储能技术和液流电池研究等科研经历者优先。具有较强的科研工作的能力,熟悉使用各类物理化学材料分析、表征技术和应用。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的实际动手能力。具有优秀的中/英文论文写作和表达能力,治学严谨,勤奋求实。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勤恳踏实。 |
2 |
从事有机合成和储能技术应用:有机物制备,液流电池与电堆结构设计。撰写专利、论文、基金项目申请及报告;完成课题组长安排的其它工作。 |
||
619组 |
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 熟悉石油化工或煤化工领域的工程和理论基础;从事反应器设计、化工过程模拟以及工艺流程设计经验,能熟练掌握使用化工工艺模拟软件;年龄不超过35周岁、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及以上SCI论文者优先考虑。 |
1 |
主要从事化工计算与模拟、反应过程强化及系统集成优化、催化体系研发及新反应工艺开发工作,能够独立或配合他人完成组内分配的课题任务、撰写专利和学术论文。 |
李磊 |
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0)、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 从事加氢/氧化多相催化方向研究,具有扎实的催化理论基础和实验能力;具有煤化工、生物质、石油化工化学品合成及催化剂制备经验者优先;年龄不超过35周岁、以第一作者发表3篇及以上SCI论文者优先考虑。 |
1 |
主要从事催化剂及化工新材料制备与研发、反应动力学研究;撰写专利、论文、能独立开展科研项目的调研、申报及实施;配合指导学生和服从课题组安排的科研任务。 |
||
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电子信息(0854)。 从事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工程、软件研发;具有碳核算方法、生命周期评价、碳足迹溯源模型构建与算法研究相关经验者优先;年龄不超过35周岁、以第一作者发表1篇及以上SCI论文者优先考虑。 |
1 |
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工程、软件研发;碳核算方法、生命周期评价、碳足迹溯源模型构建与算法工作,能较好地完成课题组安排的科研工作任务。 |
||
703组 |
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机械工程(0802)、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纺织科学与工程(0821)。 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能完成课题组安排的其它相关工作。 |
3 |
主要从事碳纤维基础研究、工程技术开发等工作,包括前驱体聚合、纺丝、氧化碳化、石墨化工艺技术研究,低成本碳纤维工艺技术开发等;申报相关科技项目;撰写研究报告、专利、工序文件等;服从其他工作任务安排。 |
孙同庆 |
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机械工程(0802)、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纺织科学与工程(0821)。 熟练使用AutoCAD、SolidWorks、Fluent等设计软件,具有化学过程机械、机械制造、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等相关学科背景;勤奋求实,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完成课题组安排的其它相关工作。 |
2 |
主要从事碳纤维装备设计、研发等工作,包括设备选型、设备结构设计、绘制设备图纸等;服从其他工作任务安排。 |
||
705组 |
硕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材料学(080502)、材料加工工程(080503)。 具有炭材料制备或加工方面的研究背景,熟练掌握材料的分析表征手段。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英文SCI论文1篇及以上,申请专利1项以上者优先。年龄30周岁以下,吃苦耐劳,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应届毕业生优先。 |
3 |
主要从事特种石墨材料的结构调控;特种石墨材料的设计、研发及性能评估工作,并开拓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结合团队的研究方向,撰写并申报国家、地方及企业的科研项目,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撰写高质量的科技论文并进行发表,申请相关专利。能够独立或配合他人完成组内分配的课题任务及相关工作。 |
刘占军 |
710组 |
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机械工程(0802)、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纺织科学与工程(0821)。 专业基础扎实,能独立开展研究工作;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以第一作者在本领域期刊发表过高质量研究论文;动手能力强,有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所从事的方向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
2 |
开展碳纤维基础研究、工程技术开发等,针对聚合、纺丝、氧化碳化、石墨化等进行工艺技术研究;针对负载和导电、导热结构功能需求,构建特定的结构-功能一体化碳纤维复合材料体系,设计、合成或改性特种树脂,开发新型上浆剂,研究碳纤维/树脂界面性能调控技术,提高碳纤维、树脂的配伍性,探索结构与性能的构效关系;研究开发高效预浸料制备技术、复合材料的快速成型技术;结合团队研究方向,撰写、申报国家、地方及企业科技项目。 |
张寿春 |
711组 |
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方向:机械工程(0802)、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纺织科学与工程(0821)。 研究方向为纺织科学或材料制备等,熟悉纺织机械或者材料理论、结构表征及性能评价。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有工程化经历者优先考虑。 |
1 |
从事燃料电池用碳纸等材料的研究及工程化;撰写专利及研究报告等。 |
刘玉婷 |
901组 |
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通过英语六级或有国外学习、有相关重大项目申报和管理工作经历者优先。 |
1 |
实验室主任科研助理:重点协助实验室主任撰写发展规划及战略性咨询报告材料;跟踪管理实验室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等);组织奖励申报、成果评估等;完成建设期的各项工作任务,以及各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
杨利 |
902组 |
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勤恳踏实,热爱本职工作,有责任心,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及较高的英语水平。在多相催化方面具有独立的理论与计算研究经历,并熟悉反应动力学及相关软件。年龄不超过35周岁优先;在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第一作者论文优先。 |
1 |
主要从事甲醇/二甲醚氧化及能源小分子催化转化理论与计算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申请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撰写专利和学术论文,协助指导研究生,能够完成课题组安排的其他工作。 |
张清德 |
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身体健康、踏实肯干、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有分子筛或其他多功能材料设计与制备,及工艺设计和催化氧化相关领域的研究积累和经验,具备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年龄不超过30周岁优先;发表第一作者的SCI研究论文1篇及以上优先。 |
1 |
主要从事催化剂研发、反应工艺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开展相关的工业应用研究, 能够撰写专利和学术论文,并能完成课题组安排的其他相关工作。 |
||
903组 |
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具有多相催化、特种油品(高密度燃料、航空煤油)、化学品合成等相关经验者优先。专业基础扎实,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在本领域发表过多篇SCI论文,或有企业研发经历。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协调能力,身心健康,踏实进取,执行力强。 |
1 |
承担高能燃料和化学品相关技术的研发;申请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合作开展项目调研和相关的工业应用研究,高质量执行团队在研项目;撰写专利、学术论文和标准,协助指导研究生。 |
张斌 |
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具有特种油品(高密度燃料、航空煤油等)合成、化学品合成等相关经验者优先。专业基础扎实,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思维或有企业研发经历。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协调能力,身心健康,踏实进取,执行力强。 |
1 |
承担高能燃料和化学品相关技术的研发,高质量执行团队在研项目;撰写专利、学术论文和标准。 |
||
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方向:机械工程(0802)、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熟练使用AutoCAD、SolidWorks、Fluent等设计软件,具有金属表面防护、化学过程机械、机械制造、化学工程与工艺等相关学科背景;勤奋求实,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完成课题组安排的其它相关工作。 |
1 |
承担化工过程设计和镀膜装备的研发,高质量执行团队在研项目;撰写专利、学术论文和标准。 |
||
908组 |
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多相催化研究方向,需熟练掌握催化剂制备方法(浸渍、共沉淀、水热合成等),熟悉常用表征技术(XRD、BET、TPR/TPD、XPS等),具备固定床、间歇釜等催化反应评价经验,能独立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及反应机理研究。要求具有扎实的催化理论基础。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英文文献阅读写作能力。 |
1 |
负责煤化工多相催化领域,包括费托合成、CO₂转化利用、羰基化反应等方向的催化剂开发与优化。跟踪国内外催化领域前沿技术,探索新型催化剂及反应工艺,提升研发效率与创新性。基于自动化实验平台,开展催化剂的高通量制备、表征及性能评价,建立高效的实验流程与数据采集方法。参与实验方案设计、数据分析及研究报告撰写,协助团队完成项目目标,推动技术转化与应用。 |
温晓东 |
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多相催化研究方向,需熟练掌握催化剂制备方法(浸渍、共沉淀、水热合成等),熟悉常用表征技术(XRD、BET、TPR/TPD、XPS等),具备固定床、间歇釜等催化反应评价经验,能独立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及反应机理研究。要求具有扎实的催化理论基础。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英文文献阅读写作能力。 |
1 |
针对以费托合成为主的煤转化关键催化过程,利用多种尺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电子结构计算、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反应条件下催化剂表面结构演化与表面反应过程,结合模型表面体系的原位表征实验,揭示催化过程中关键物种循环方式与表面结构的关联。撰写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及专利。 |
||
909组 |
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 身心健康,热爱本职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在催化剂材料合成、工业催化剂制备和电催化方面具有较为深厚的经验和积累,发表过优秀的SCI论文者优先,具备较强的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英文写作能力。 |
2 |
研究任务将围绕含高效低成本含氮小分子催化转化催化剂,包含电催化合成氨,氨分解、氨氧化催化剂等,或碳化硅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工业化开发,撰写专利、论文、基金项目申请及报告;协助指导研究生;能够独立或配合他人完成组内分配的课题任务及相关工作。 |
童希立 |
916组 |
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身体健康,品行优良,工作态度端正,积极向上,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服从工作安排,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熟知和操作表征类仪器(如XPS、XAS、TEM/HRTEM等),具有继续读博深造意向者优先。 |
1 |
主要从事多相碳一催化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包括CO2催化还原、煤基高值化学品合成过程催化剂设计和过程开发等;撰写研究报告、专利、工序文件等;设备维护和管理等。 |
张振华 |
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身体健康,品行优良,工作态度端正,积极向上,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服从工作安排,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强,熟知和操作表征类仪器(如XPS、XAS、TEM/HRTEM等),具有继续读博深造意向者优先。 |
1 |
主要从事大型设备的维护、管理和共享服务等,进行智能化研究,撰写研究报告、专利、工序文件等。 |
||
918组 |
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数学(0701)、化学(0703)、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冶金工程(0806)、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软件工程(0835)。 具有计算热化学、人工智能、化工热力学、物性数据库、热力学算法、多目标优化算法、数据库软件开发相关经验者优先。专业基础扎实,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在本领域发表过多篇SCI论文。具备优秀的英语表达与交流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协调能力,身心健康,踏实进取。 |
2 |
主要承担能源材料热力学、物性数据库及相关通用工具软件的开发工作;申请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配合他人进行项目调研并开展相关的工业应用研究;撰写专利、软著和学术论文,配合课题组长指导研究生。 |
吴桂选 |
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冶金工程(080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软件工程(0835)。 具有化工、冶金过程模拟、人工智能、算法开发相关经验者优先。专业基础扎实,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在本领域发表过多篇SCI论文。具备优秀的英语表达与交流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协调能力,身心健康,踏实进取。 |
2 |
主要承担化工、冶金过程模拟软件的开发工作;申请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配合他人进行项目调研并开展相关的工业应用研究;撰写专利、软著和学术论文,配合课题组长指导研究生。 |
||
919组 |
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具备氢氧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电化学有机物氧化耦合制氢方向,催化剂、膜电极结构与电堆设计相关研究经验,熟悉使用各类物理化学材料分析与表征技术。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强大的实际动手能力。具有优秀的中/英文论文写作和表达能力。吃苦耐劳,治学严谨,勤奋求实。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2 |
助理研究员或特别研究助理:研究课题为燃料电池/电解制氢催化剂设计制备,研究内容包括低铂催化剂设计、合成、批量制备;燃料电池催化剂层结构精准设计;PEM/碱性膜电解水析氧/析氢反应催化剂/电极宏量制备;电化学有机物氧化耦合制氢催化剂设计;PEM燃料电池/水电解工业级装置设计。需要完成数据分析整理,撰写学术论文,发表研究工作,参加学术会议,参与项目申请。 |
尹熙 |
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氢氧燃料电池、PEM电解水制氢、电化学有机物氧化耦合制氢方向。具备催化剂设计合成、PEM燃料电池/电解水膜电极与电堆设计相关研究经验。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强大的实际动手能力。具有优秀的中/英文论文写作和表达能力。吃苦耐劳,抗压能力强,治学严谨,勤奋求实。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2 |
助理工程师:研究课题为燃料电池/电解制氢催化剂设计制备,研究内容包括低铂催化剂设计、合成、批量制备;燃料电池催化剂层结构精准设计;PEM/碱性膜电解水析氧/析氢反应催化剂/电极宏量制备;电化学有机物氧化耦合制氢催化剂设计;PEM燃料电池/水电解工业级装置设计。需要完成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搭建,数据分析整理,撰写技术文档,参与项目申请。 |
||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
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化学(0703)、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
1 |
岗位1:重点开展认证认可体系、标准化工作,熟悉固体燃料、催化剂和碳材料的常规表征方法。 |
乔岩 |
1 |
岗位2:从事固体燃料、有机化学品、碳材料的理化性质分析工作,开发新方法,研制小型仪器设备;申报国家及省部级相关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