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第二初级中学教师补充招聘4人公告
西咸新区第二初级中学教师补充招聘4人公告
教师招考公告

招聘4人2个岗位

报名时间
2025/7/30 09:00-2025/8/10 18:00
考核方式
面试

西咸新区第二初级中学于2022年建成,9月投入使用,直属于西咸新区教育体育局。学校实行“名校+”托管模式,由陕西省西安爱知中学团队全面托管主持教学管理工作,是西咸新区教育领域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


学校秉持润心正元,弘德启智的教育理念,“精确设计、精细工作、精准教学、精心育人”的教育工作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五育并举”,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立志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校园环境优美,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和文艺体育设施,学校建有300米塑胶跑道的人工草坪足球场、风雨操场、游泳馆、报告厅等文体活动场所;以及机器人竞赛室、STEAM教室、陶艺教室、国学馆、航空模型教室等,创造以科技为芯、自由开放的“智能纽带”。


招聘岗位人数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办学发展需要,西咸新区第二初级中学2025年面向社会计划招聘初中物理教师3人、初中体育教师1人。


招聘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品行端正,遵纪守法;


3.适应招聘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4.年龄35周岁及以下(1989年7月1日及以后出生);


5.具有招聘岗位所需的学历、专业或技能条件。其中,学历为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专业以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研究生、本科专业目录为准。学历、学位证书须于2025年7月31日前取得。若未能取得学历、学位证书或审验不通过的,取消聘用资格;


6.教师岗位须取得相应学段及以上、相应学科的教师资格证。暂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可持在有效期内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报名应聘。严格“持证上岗”,所有拟聘用人员在办理聘用手续前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招聘流程


发布公告→线上报名及资格初审→现场资格复审及面试→笔试及职业性格测试→体检与考察→公示→聘用。


招聘工作的实施步骤


(一)发布公告


招聘公告在西咸新区管委会官方网(www.xixianxinqu.gov.cn)和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


(二)线上报名及资格初审


1.本次招聘采取网络报名和线上资格初审的方式进行,不设现场报名,每名应聘人员限报一个岗位,不得重复报名,且报名后不得更改。


线上报名时间:2025年7月30日9:00至8月10日18:00


资格初审时间:2025年7月30日10:00至8月11日17:00


2.应聘人员须正确上传资料,具体要求如下:


应聘人员需在西咸新区第二初级中学学校微信公众号下载附件2:《西咸新区第二初级中学2025年补充招聘教师报名登记表》,并按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并上传以下资料:


(1)《报名登记表》的电子版。


(2)本人近期免冠正面证件照。


(3)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书原件电子版(或扫描版)。


(4)国内学历须上传从学信网下载的有效期内《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位在线验证报告》,其中高校2025年应届毕业生,须上传从学信网下载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国(境)外学历须上传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电子版。


(5)教师岗位须上传教师资格证电子版(或扫描版)、荣誉证书、职称及相关专业等级证书等材料电子版(或扫描版)。


3.所有岗位招聘人数与资格初审通过的人数达到1:3的比例,该岗位方可开考。如未达到开考比例,缩减该岗位招录数量或取消该岗位招聘计划。


以上材料的pdf版压缩成一个文件夹(压缩包文件命名:姓名-学科-手机号码),并发送至指定邮箱xxxqdecjzx2022@163.com。


报名截止后,学校根据应聘人员填报的信息,结合实际需求对是否符合岗位条件进行初步审查,审查内容包括毕业院校、所学专业、文化程度、工作经历等条件是否符合拟录取岗位的岗位要求,确定通过人员。(资格初审未通过不进行电话通知)


(三)现场资格复审及面试


1.现场资格复审


由招聘教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通知应聘人员进行现场资格复审,应聘者应提交以下资料:


(1)《报名登记表》。


(2)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国内学历须携带从学信网下载的有效期内《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位在线验证报告》,其中高校2025年应届毕业生,须携带从学信网下载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国(境)外学历须携带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


(4)教师岗位须携带教师资格证、荣誉证书、职称及相关专业等级证书等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按规定时间、地点进行资格复审。未按规定时间、地点进行资格复审的,视为自动放弃。


对应聘人员的资格审查贯穿于招聘工作全过程,在任何环节发现应聘人员与岗位条件不符,均取消应聘资格。(资格复审未通过不进行电话通知)


2.面试


采取微型课方式,按照现场抽签、抽题、备课(备课时间60分钟)、无学生微型课(时间为10~15分钟)的流程进行。考察应聘者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


(1)微型课考核组每个考场一组考官,考官人数为5人。微型课成绩满分100分,合格分数线为70分,成绩取考官赋分平均值,保留小数点后两位,不实行四舍五入。


(2)本环节成绩由高到低排序,高于70分的人员,按照招聘岗位计划与应聘人员1:3比例,进入笔试环节,末位成绩并列的,一并进入下一环节。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面试环节者视为自动放弃。对招聘岗位计划与应聘人员比例不达1:3的岗位,合格分数线以上人员全部进入下一环节。


(3)面试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参加面试者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参加。


(四)笔试及职业性格测试


笔试主要测试综合性知识(30分)和专业知识(70分),共100分,合格分数线60分。笔试成绩达到合格分数线的进入总成绩排名。


笔试同时进行职业性格测试,职业性格测试成绩作为聘用参考使用,不计入综合成绩。


笔试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参加笔试者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参加。


(五)综合成绩


(1)应聘人员综合成绩=面试成绩×70%+笔试成绩×30%。


(2)综合成绩(保留两位小数)由高到低排序,按照各岗位招聘计划1:1的比例从高到低排序确定体检人员名单。如综合成绩出现并列的,按面试成绩确定排名顺序,面试成绩仍并列的,按笔试成绩确定排名顺序。如上述成绩均并列的,由学校招聘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加试。


(六)体检与考察


1.体检


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有关规定执行,须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进行体检,相关费用由应聘人员自理。应聘人员对体检结果有异议的,可在得知体检结果后2个工作日内申请复查,复查只进行一次,体检结论以复查结果为准。应聘人员未按规定时间、地点参加体检的,视为自愿放弃。体检不合格的,取消应聘资格。因应聘人员体检放弃或不合格形成的缺额,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到低依次递补。递补只进行一次,如确定递补以公告为准。


2.考察


由学校组织对体检合格人员的考察工作。重点考察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以及与招聘岗位相关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等,同时考察人员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的,在考察时,必须提交按干部管理权限出具的符合事业单位或公务员管理规定的同意报考意见,未提交同意报考意见的应聘人员不能通过考察。考察不合格的,取消应聘资格。因应聘人员放弃或考察不合格形成的缺额,按照考试综合成绩从高到低依次递补,体检合格者,再进行考察。


(七)公示


根据考试、体检、考察结果,确定拟聘人员。拟聘人员名单经新区教育体育局审核后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拟聘人员公示期满不再进行递补。


(八)聘用


公示期满后,对公示期间无不良问题反映的人员予以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本次招聘人员为聘用制身份,实行试用期管理,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


相关事项


1.应聘人员在各个环节提交的有关信息、资料应全面、准确、有效,并对信息、资料的真实性负责。若发现应聘人员与岗位条件不符,均取消应聘资格;


2.对公开招聘工作中出现的违纪违规行为,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等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公开招聘工作全过程接受西咸新区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监督。


3.新聘用人员最低服务年限为5年。在最低服务年限内,不得以工作需要等名义借调、调动到其他单位工作或参加其他单位招聘(考)。


4.应聘人员应仔细查阅招聘岗位资格条件,谨慎选择报考岗位;对于因应聘人员不符合资格条件误报进入相关环节的,将对该应聘人员的成绩按无效处理。对应聘人员的资格审查,贯穿于招聘工作全过程。应聘人员应及时关注学校有关公告信息,避免错过相关时间节点的招聘工作。


5.本次考试不指定教材和辅导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和个人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假借“公开招聘考试命题组”、“招聘主管部门”等名义举办的辅导班、辅导网站或发行的出版物等,均与本校公开招聘无关。


5.应聘人员如未在2025年7月31日前获得岗位招聘条件所要求的学历、学位及相应资格证书,将被取消聘用资格。



职位表.xls


粉笔陕西微信公众号
陕西粉笔微信号
认证官方微信号
其他分校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上海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