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体育运动学校编外教练招聘简章
无锡市体育运动学校编外教练招聘简章
事业单位招考

招聘1人1个岗位

报名时间
2025/11/18 -2025/11/24

招聘单位简介


无锡市业余体校始建于1956年,于1979年创建了集学、训、住三集中的无锡市梁溪中学,于1987年创建无锡市体育运动学校,2010年合并无锡市级四所体校组建新的无锡市体育运动学校,是无锡市体育局下属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学校始终坚持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办学方向,坚持把“夺标育人”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坚持以《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复合型人才。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训练工作的有序开展,解决部分运动项目教练紧缺的现状,我校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外教练1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招聘岗位及要求


见无锡市体育运动学校招聘编外教练岗位简介表(附件1)


招考人员资格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无违法犯罪记录,具备正常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身体条件和招聘岗位规定的具体资格条件。


(二)年龄须在35周岁及以下,不限户籍。


(三)下列人员不得报考:


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或者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


2、尚未解除纪律处分或者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刑事处罚期限未满或者涉嫌违法犯罪正在接受调查的人员;


3、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


4、报考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或者近姻亲关系的,以及报考人员与现有在岗人员存在上述关系,到岗后又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


5、国家、省、市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情形。


报名程序及办法


(一)报名与资格审核


采取网络报名方式。


1、报名方法:


采取网络报名方式。


2、报名时间:


2025年11月18日至2025年11月24日(逾期不可补报)。


咨询电话:0510-85133923


咨询时间:工作日9:00-11:0013:00-17:00


3、报名材料:


(1)请下载《应聘登记表》以及《个人信息表》如实填写,报名资料需要发送《应聘登记表》手写签名版扫描件与《应聘登记表》《个人信息表》电子版。


(2)本人二代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


(3)学历、学位证书原件扫描件、学信网学历(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告,应聘人员需于报名截止日前取得相应毕业证书和学信网学历认证报告。


学信网学历认证报告,请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即学信网(http://www.chsi.com.cn/xlcx)进行网上学历验证,点击“学历查询”、“本人查询”模块后注册并点击“在线验证报告”模块,将《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以PDF文件格式上传。


请将以上报名材料扫描或拍照并统一打包压缩后以附件形式发送至wxgj_hr@wxhrgroup.com;邮件主题备注:拳击教练+姓名+体校,未按要求投递资料者将以不符合报名条件处理。


(二)考试


招聘单位在考试前将对拟参加考试的考生进行现场报考资格复审(需提供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和岗位要求的其他证明材料,携带原件并提交一份复印件)。若在报考资格复审时,考生信息和网上报名提供信息不一致的,报考资格复审为不合格,不得参加考试。


考试采用专业技能测试(现场训练教学)的方式进行。专业技能测试主要考查应聘者与招聘岗位相适应的情况,包括与此工作岗位相关的各种能力、专业综合素质等。


考试时间: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考试地点:无锡市体育运动学校


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计算,合格线为60分,保留两位小数,从高分到低分确定排名。如考试成绩相同,则采取现场加试的方式,以加试成绩确定排名。


(三)体检和考察(政审)


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招聘岗位数1:1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体检人选。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执行。体检费用由考生自行承担。


用人单位对体检合格人员的政治思想表现、遵纪守法、道德品质等情况进行考察。


因体检、考察不合格或本人放弃出现缺额时,由用人单位决定是否根据应聘者的情况递补。无合适人选的岗位可空缺。


(四)公示


根据考试考核和体检考察结果,确定拟录用人员名单。拟录用人员名单在无锡人才网、无锡市体育局网站公示7个工作日。


(五)录用


公示结果不影响录用的,拟录用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携带与原单位解除关系证明到招聘单位报到,由拟录用单位办理相关手续,按规定与拟录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逾期视同自动放弃录用资格。自签订合同之日起,试用期2个月。


咨询与监督


电话:0510-85133923、85131360

职位表.xls


江苏粉笔公众号
江苏粉笔微信号
认证官方微信号
其他分校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